【 2013 / 09 專訪 】

       參加比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,在大學課業、專題研究、社團等各式各樣事務都很忙碌時,仍願意承諾參加比賽,並付出可觀時間並不簡單。從當初數位電路實驗期末專題,進入台灣區決賽,進入兩岸決賽,每一段過程都是無數夜晚的熬夜、爆肝、看日出。沒事何苦如此虐待自己呢?要參加比賽,我想首先就是要認清自己到底想要從中得到什麼?是要找個舞台展現自己的想法?還是想要與不同的老師、同學交流?或者是為了那榮譽與獎勵?每個人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樣,但一定要想清楚,因為在無數累趴的深夜,那才會是你堅持到底的動力。

       當初的我想法非常簡單,我打算前往美國攻讀博班,除了課業、專題研究以外,我想有點不同的東西可以展現。於是在台大數位電路實驗的期末專題就以參加Innovate Asia為前提來進行設計。拿著原型參加台灣區比賽、進入兩岸決賽,在得知進入兩岸決賽後,我們毅然決然的將整套系統全部砍掉重練,就是為了精益求精。出國前往北京比賽前兩個月每天從清晨到深夜,沒有事的話就窩在實驗室裡拼命趕工,只為了把當初理想中的系統完全實現出來。一路上也是不停地跌跌撞撞,系統改了又改,我還記得直到出國前一天晚上十點,才把所有想法都實現完成。會這麼拼一方面除了希望能有好成績以外,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這會是套很酷的系統,希望它能存在,能依我們的設計運作,以夠藉其展現我們的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雖然當時想以此來增加申請學校的資料豐富度,但說實話,在那個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比賽對於申請留學到底有多少幫助。三年過去了,參加比賽並得奬的同學學弟妹們也超過了20位,從大家申請學校的成果來看,我認為比賽對於申請學校是絕對有加分的效果。有些同學在與美國教授面試時,也被問了許多比賽相關的細節。以申請美國博班來說,研究成果與成績一定是最重要的兩大因素,但除此之外,能有像比賽這樣其他與專業有關的申請資料,是會比較容易讓人注意到的。

       除此之外,比賽本身就已經是個令人收獲滿滿的過程。從開始題目的發想,系統的設計、實現,到最後的展示。一開始的題目發現,每個細節都是無數的討論激盪出來的。再加上這樣規模的系統,已經超出個人單打獨鬥所能負荷,如何分工合作,使得模組們可順利兜在一起,之間的通訊都能正確無誤,這都仰賴的隊友間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溝通與討論。在比賽時,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以中英文將自己的系統呈現給所有評審,並說服他們系統所具有的價值,更是簡報能力的挑戰。所以我認為比賽的這個過程就已經是全方位的能力鍛鍊,可說是自我功力的大幅提升。

       在中秋前夕寫這篇文章鼓勵參加比賽的學弟妹們,我想說,想清楚自己從這個比賽想要獲得什麼,決定投入比賽,就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。要願意付出,才會有所收獲與成長,一切結束後回頭看,由此所獲得的成長,一定是會遠大於自己的付出。加油!好好享受這個過程!

─ 陳柏亘,寫於普林斯頓大學